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青海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也是青海省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其前身可追溯至2002年青海大学筹建的二级学院,2004年3月经青海省教育厅正式确认,2009年迁至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175号现址,形成两校区办学格局(大一大二在院本部,大三大四在青海大学校本部)。2024年起,学院停止招生,根据教育部部署将以该学院为基础转设为西宁大学,标志着其发展进入新阶段。
学院秉承青海大学“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依托青大、规范办学、注重质量、突出特色”为思路,致力于培养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作为青海省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民族团结、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院设有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四大学科门类,共18个本科专业,涵盖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等方向。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如青稞遗传育种、盐湖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特色领域,形成“经管+理工”协同发展的专业格局。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推行“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参与青藏高原特色装备研发;环境科学专业结合青海生态保护需求,开展三江源地区环境监测项目。学院还设立创新创业学分,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46项。
学院依托青海大学优质师资资源,形成“专任教师+外聘专家”的师资结构。截至2023年9月,学院有专任教师23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0人(8.4%),副高级112人(46.9%),博士8人(3.3%),硕士99人(41.4%)。外聘教师来自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如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专家、盐湖集团工程师等,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团队。
科研方面,学院共享青海大学科研平台,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例如,在青稞遗传育种领域,与青海省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合作,培育出“昆仑15号”等高产抗逆品种,年种植面积占青海省青稞总播种面积的65%以上,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此外,学院在盐湖化工、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32项。
学院位于西宁市城北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约200余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大功能区:
教学区:拥有启真楼、致明楼、闳远楼等教学楼,配备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设施,图书馆藏书16万册,与青海大学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可访问电子资源数据库20余个。
生活区:宿舍楼包括筱苑、梅苑、蘭阁等,以四六人间为主,配备暖气、网络接口、洗衣房、热水房等设施。食堂设有沁馨坊、雅园、清真食堂,提供多样化餐饮选择,物价适中。
运动区:建有标准化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及室内体育馆,配备健身器材,满足学生日常锻炼需求。
校园环境优美,绿化率达45%,获评“花园式单位”“平安校园”等称号。周边交通便利,东门北门均有公交站,可直达市区;北门外有快递点、面馆等生活配套,南门美食街汇聚地方特色小吃。
学院构建了“第二课堂”育人体系,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学术竞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团文化:现有学生社团40余个,涵盖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领域。如“青稞创新创业协会”开展企业走访、创业沙龙;“绿翼环保社”组织三江源生态保护实践活动;“民族艺术团”传承藏族歌舞、唐卡绘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志愿服务:成立“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区防疫”等活动,获国家级表彰。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赴海东、玉树等地开展支教、调研,形成调研报告200余篇。
国际交流: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项目。2022年,艺术巡演团赴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交流,传播中华文化。
学生就业方面,学院获评“青海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民营企业(50%)、党政机关(18%)、国有企业(6%),行业分布涵盖IT软件、教育培训、金融投资等,就业地区以西宁(13%)、北京(15%)、深圳(10%)为主。学院提供考研辅导、公务员培训等服务,考研录取率逐年提升,2023年达18%。
作为青海省唯一独立学院,昆仑学院在区域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社会服务:参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例如,与青海省民宗委合作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形成调研报告10余份;与海东市合作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培训乡村教师200余人。
荣誉表彰:获评“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青海省高校院系优秀班子”“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学院党委连续三年获评“青海省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学生党支部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媒体报道: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办学成果,如“青藏高原人才培养摇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青海样本”等。
根据教育部部署,学院自2024年起停止招生,将以昆仑学院为基础转设为西宁大学。转设后的西宁大学将定位为“特色鲜明、西部有影响力的应用型大学”,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生态保护等学科,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需求。
未来规划包括:
学科建设:打造3-5个省级一流学科,如青稞遗传育种、高原生态工程、新能源材料等,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2-3个。
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青海盐湖集团、青海省能源局等共建产业学院,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力争到2030年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达30%,高级职称比例达50%。
社会服务:构建“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开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等重大课题研究,打造“高原智库”。
尽管取得显著成就,学院仍面临转设过渡期的挑战,如师资整合、专业调整、校园文化传承等。未来,学院需在保持办学特色的同时,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确保转设工作平稳推进。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学院有望成为西部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杆,为青藏高原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结语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作为青海省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20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为西宁大学后,学院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继续扎根高原、服务国家,书写“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的新篇章。
| 上一篇: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证样本全日制模版图片 | 下一篇: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全日制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