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证样本综合评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兰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8年5月,由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部分系科成建制迁入兰州组建而成,原名兰州铁道学院,2003年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作为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高校,学校入选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力量。
学校现有校本部(安宁区安宁西路88号)和铁道校区(城关区平凉路166号)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05亩,校舍建筑面积87.9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9万册,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截至2025年3月,全日制在校生达30437人,教职工2279人,形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特色
学校开设本科专业66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交通运输工程作为王牌学科,在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学科排名中获评五星级学科(中国一流学科),全国排名第11位,是西北地区轨道交通领域的学术高地。测绘科学与技术(全国第16名)、电气工程(全国第45名)、机械工程(全国第56名)等9个学科获评四星级学科(中国高水平学科),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8个学科位列区域一流学科。
特色专业方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就业率长期超90%。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中车集团、铁路局,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超90%;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3%,多进入铁路局及轨道交通相关部门从事信号系统研发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则聚焦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及新能源领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15人,其中教授329人,副教授69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49.1%。师资队伍中包括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人,以及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8人、省领军人才33人。教师中17人获“甘肃省教学名师”称号,9人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6人获“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
科研平台建设成果显著,拥有甘肃省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航空电作动重点实验室、双碳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联合企业成立的“甘肃省储能系统与运行控制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所则围绕氢能高效利用开展前沿研究,服务航空航天、电动汽车等领域。
四、校园环境与文化生活
校本部位于兰州市安宁区,校园内绿树成荫,建筑错落有致。标志性建筑包括科技综合楼、图书馆、唐臣广场、柳雾亭等,四季景色各异:春有樱花烂漫,夏有绿荫如盖,秋有银杏金黄,冬有雪景如画。学生公寓配备完善,体育馆、足球场、田径场等体育设施齐全,第五教学楼、第八教学楼等教学场所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遴选89支团队,覆盖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主题。如交通运输学院在定西市开展农村物流网络优化调研,土木工程学院“春苗灾区振兴”实践团参与临夏州危房改造,艺术设计学院则通过非遗文化探索活动传承泥塑、砖雕等传统技艺。此外,“一带一路海外行”项目组织师生赴马来西亚开展研学,拓展国际视野。
五、就业质量与行业影响力
学校毕业生就业呈现“高就业率、国企主导、轨道核心”特征。2024届本科就业率达85.49%,近三年稳步提升(2023届83.11%、2022届80.71%),在省属高校中位居前列。国企录用比例超75%,主要流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央企,以及国家电网、银行、烟草等单位。例如,2024年国家电网录用52人,银行系统录用79人,选调生22人进入公务员队伍。
行业分布方面,轨道交通领域占比超35.6%,涵盖铁路建设、运输组织、信号控制等全链条;建筑业与制造业受益于“一带一路”基建需求,土木工程、道路桥梁等专业毕业生参与中建、中交等央企海外项目;电力与新能源领域则吸引电气工程等专业毕业生进入电力系统及新能源发电企业,支撑能源转型需求。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乌克兰等国及中国台湾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科研、学术互访、教师培训及学生交流项目。例如,2014年组织外国语学院教师赴加拿大皇家路大学进行教学法培训,同期举办第八届中美暑期文化交流活动;与台湾昆山科技大学签署学术协议,推动师生互访与资源共享。国际交流处还承担外国专家引智项目申报,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如孔子学院建设、海外汉语教师选拔等。
七、知名校友与社会贡献
学校培养了众多行业领军人才,如王石(万科集团创始人,给排水专业毕业,现任万科公益基金会主席)、漆宝瑞(中铁二院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继奎(中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主持大瑶山隧道、京九线五指山隧道等国家重点工程)、李向前(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鲍继怀(广州丰凌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科技部智能化交通产业化示范基地主任)等。校友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新能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彰显学校“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
八、发展愿景与未来方向
面向“双碳”战略与交通强国目标,学校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例如,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聚焦氢能、储能技术,与甘肃碳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双碳联合研究中心”;土木工程学院依托轨道交通工程实验室,开展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桥梁抗震等关键技术研究。同时,学校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中车集团、国家电网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未来,兰州交通大学将继续以“尚德、励志、博学、笃行”为校训,秉承“轨道交通特色”办学定位,培养更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结语
兰州交通大学作为西北地区轨道交通领域的顶尖学府,凭借深厚的行业背景、突出的学科优势、雄厚的师资力量及广泛的国际合作,形成了“高就业率、国企主导、轨道核心”的鲜明特色。从历史沿革到现代发展,从学科建设到社会服务,学校始终践行“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服务交通”的使命,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培养轨道交通领域专业人才的摇篮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一篇:兰州铁道学院毕业证样本2003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下一篇:甘肃农业大学毕业证样本2021年成人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