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简称“哈传媒”)始建于1989年,前身为黑龙江公共关系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现名,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秉承“明德崇学,学以致用”的校训,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一校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京哈公路13.5公里处,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涵盖教学楼、图书馆、艺体中心等设施;二校区坐落于双城区松花路88号,布局紧凑,配备一站式学生社区。截至2025年5月,学院占地面积44.9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7670人,专任教师38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40%,高级职称教师78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67人。
学院开设30个高职专业,涵盖表演艺术、广播影视、计算机、艺术设计、工商管理、旅游、公共事业、汽车制造、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领域,形成以新闻传播和广播影视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重点专业:
播音与主持:培养具备语言表达、节目主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黑龙江卫视等媒体建立合作。
室内艺术设计:结合市场需求,注重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新闻采编与制作:强化新媒体技术应用,毕业生广泛就业于传媒机构。
影视编导:依托综合演播厅、非线性编辑实训室,培养影视创作全流程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聚焦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服务数字经济需求。
特色专业:
戏剧影视表演:结合黑匣子剧场、舞蹈室,强化舞台表现力。
音乐表演:配备专业录音棚、MIDI音频编辑工作室,注重实践技能。
视觉传达设计:融合传统设计与数字技术,毕业生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与直播电商平台合作,培养带货主播与运营人才。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通过餐饮、客房实训室,对接高端酒店需求。
学院投入2981.20万元建设实训场所,包括:
传媒类:新闻直播间、广播直播间、综合演播厅、非线性编辑实训室。
艺术类:黑匣子剧场、大小舞蹈室、摄影摄像实训教室、琴房、管乐器室。
技术类:动漫设计工作站、计算机中心、云计算技术应用实训室。
管理类:会计实训室、物流实训室、房地产销售实训室。
学院与128家传媒机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共建19个实训基地,覆盖学生550人,确保教学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专任教师:38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20.28%,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42.2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0%。
兼职教师:230余人,来自黑龙江省电视台、知名制片人、导演等行业专家。
校级名师:67人,包括黑龙江省教学名师修丹丹等,教学经验丰富。
双师型教学:教师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如动画专业教师参与好莱坞级设备操作。
中外联合团队:国际交流中心组建中外教师团队,融合国际教育理念与本土实践。
企业导师制:合作企业派驻导师,如腾讯区域中心导师指导直播电商实战。
就业率:2025年就业率达96.7%,毕业生进入黑龙江卫视、腾讯等合作单位。
就业方向:
传媒行业:29%毕业生进入房地产、互联网、金融投资领域。
高薪岗位:设计类毕业生平均月薪6500元,护理专业(通过合作院校)达更高水平。
升学支持:与澳洲SAE学院等国际院校合作,提供本科预科、专升本项目。
红色文化传承:
四项案例入选2025年黑龙江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案例集,如“忆‘三五将军馆’小程序”项目,数字化传播红色文化。
开展非遗技艺与抗联故事结合的非遗互动平台,获省级铜奖。
乡村振兴:
对接七台河市正阳村矿泉水产业,学生设计包装方案被企业采纳。
开展“黑土创泉·青绘振兴”设计大赛,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竞赛与展览:
“未来校园杯”微视觉大赛、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学生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3项、省级101项。
微电影《追梦》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社团与实践:
成立学生讲解员团队,线上线下宣讲红色文化,累计访问量1.2万人次。
开展“开心学习班”“一加一”学习计划,朋辈互助提升学风。
住宿条件:一校区宿舍楼7栋,二校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配备独立卫生间、空调、网络。
交通配套:二校区地铁1号线直达,一校区提供校车接驳。
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园提供场地、资金、导师资源,孵化传媒类创业项目。
合作院校: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维也纳理查德瓦格纳音乐学院、澳洲SAE学院等建立合作。
项目特色:
国际本科预科:学分互认,直升海外本科,设备资源无门槛开放。
专业方向:音乐音效制作、电影影视制作、游戏设计开发等,对接全球顶级平台。
国家级荣誉: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单位会员、中国公共关系教育20年“突出贡献奖”。
省级荣誉: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行业奖项:学生作品获“建行杯”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奖项等。
数据一致性:部分历史数据如教师人数、专业数量存在差异,需通过官方渠道验证。
就业率透明度:早期数据如2022届就业率81.24%,需持续优化就业跟踪机制。
双师型教师比例:虽达40%,但高级职称教师占比需进一步提升。
专业升级:增设人工智能传媒、数字内容创作等新兴专业,适应行业变革。
区域辐射:扩大在东北地区影响力,吸引优质生源与企业合作。
品牌建设:通过媒体宣传、校友网络提升社会知名度,强化“传媒职教标杆”形象。
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以“扎根黑土,服务传媒”为使命,通过36年的深耕,成为东北地区传媒职业教育的标杆。其“产教融合、红色育人、国际视野”的发展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对于有志于投身传媒行业、追求创新实践的学子而言,这里既是技能提升的摇篮,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上一篇: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2012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下一篇:哈尔滨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2010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