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2008年成立的百年校庆筹备委员会决定出版一批图书,全面反映学校百年发展历程,其中包括对2001年出版的《清华大学志》进行增补,完成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志。校志作为对于一所大学比较完整的一个历史阶段的记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编修百年校志对于总结和研究清华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经验,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4月出版的《清华大学志》是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各院系、研究生所和各部处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校上下数百人直接参与,从1992年启动到2000年完稿,历时8年编修而成的。它记录了清华大学从1911年建校到1993年的发展历程,成为研究清华大学、乃至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宝贵资料。
2008年4月,学校成立《清华大学志(1911—2010)》领导小组,组长陈希,副组长陈吉宁、韩景阳。设立编写组,主编:贺美英、张再兴,副主编:庄丽君、白永毅、田芊,编写组成员:裴兆宏、刘颖、汪展文、刘裕品、吉俊民、孙宇华、钱锡康、范文斌、郑永平、冯茵。顾问:方惠坚、张思敬、徐心坦、陈秉中。各部、处、院系和附属单位的校志工作负责人、撰稿人共有120余人。
《清华大学志》增补工作明确,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充分发动群众,认真做到资料详实可靠,文字简洁流畅,突出清华特点,全面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增补工作初步计划,在2011年百年校庆后3年左右时间完成出版新校志。实际上,从制定计划、组织队伍开始,到2018年4月正式出版,历经了十年。
新校志编纂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4月-2010年底
为了完整体现清华大学建校100年的历程,《清华大学志》增补工作采用与原志合修的方式进行。时间上限为1911年4月清华学堂成立,下限为2010年12月底。对于老校志已经编修的1911-1993年的内容,非有必要可不做修改,增补工作的重点在于记述1994-2010年的内容。考虑到学校从1994年以来,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深化各项改革,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开放、校园建设、后勤服务、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和很大的变化,所以合修工作又不能完全拘泥于原有志书的框架,应在认真研究原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篇目结构和资料运用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清华大学百年校志成为一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志书。
编写组在庄丽君副主编领导下,开始制定工作计划、行文规范、篇目大纲、院系概况的内容要求等。编写组成员分工负责联系部处和院系等基层单位,并对全校参与校志编写的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指导。
经过对2001年版老校志的学习消化,要求各基层单位在2010年底完成初稿,初稿要在对2001年版老校志相关内容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增加以当时能够得到的1994—2007年底期间的数据资料,初步构建新校志与老校志合修的体系。编写组对老校志部分章节作出了调整,同时决定新校志不再列入大事记,而是以校史研究室已经在编的《清华大学一百年》,作为与新校志配套的单独一册;图片部分仅保留国家领导人关怀清华的内容,其他在《清华大学图史》里反映。
到2010年底,各基层单位陆续完成了分工负责的初稿,由编写组相关人员负责联系和审阅。这个阶段基本确定了新校志的章节结构、增补内容与老校志的内容衔接或结构重构等问题。
第二阶段:2011年初-2014年4月
2011年4月,《清华大学一百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5月,由于学校领导换届,校志领导小组由胡和平任组长,陈吉宁、邓卫任副组长。主编:陈旭、贺美英、张再兴,副主编:庄丽君、白永毅、顾良飞、裴兆宏,编写组成员:刘颖、汪展文、刘裕品、吉俊民、陈刚、孙宇华、钱锡康、范文斌、郑永平、金富军、冯茵,秘书:博新宇。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初稿的基础上把2008-2010年的内容加进去。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费了很多时间。因为种种因素,有的单位几易其稿甚至重新编写,汇总的工作量极大。
2011年11月起,编写组在汇总过程中,对院系简介内容、结构、格式等做了统一的要求。随后,编写组精选图片,编写绪言、凡例、总述和人物传及附录等,其中总述部分专项提交校史编委会审议、讨论修改意见。在各院系、部处、单位完成增补初稿并进行初步修改的基础上,由张再兴和几位副主编统编全书,至2013年初,完成了校志合修送审稿。
2013年4月,送审稿的电子版分送学校领导、各部处负责人、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和编写组成员,要求一个月内完成相关分工部分的审核修改。实际上,等各方面陆续提交修改意见,到编写组逐篇核实修改、整书最终统稿审定的过程,又花了一年时间。2014年4月,四卷新校志共500余万字的稿件全部交付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三阶段:2014年4月-2016年4月
书稿交付出版社后,开始由责任编辑李彦青负责进入编辑流程,编辑发现不少问题反馈给编写组,编写组再与基层单位核实修改。经过三校,反复沟通修改,时间长达一年多。
2014年8月底,出版社按照学校要求,开始对彩插及正文进行排版设计,制作样书。10月14日拿到样书,送交学校,通过学校申报到新闻出版署。2015年5月学校要求出版社按照正常流程向新闻出版署正式申报,7月出版社按照新闻出版署新要求重新申报。2016年4月,再次向新闻出版署申报,始终没有获得批准。
编写组委托红卫设计公司完成了封面设计,与出版社编辑合作完成了各篇首页的图片设计,对编辑、校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核实和修改。
2015年11月3日,编写组与出版社编辑等人讨论书稿安排,抓紧推进内文排版流程。
至2016年3月,完成书稿排版、三校、通读、核红等所有印前流程。2016年4月校庆前,出版数码样书200套。
第四阶段:2016年5月-2018年4月
2016年4月,编写组接到200套新校志样书,发给学校新老领导、各部处和基层单位负责人,要求再一轮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必要可以做局部修改。这一次各级领导看到样书后,比过去更加重视与自己部门、院系相关的内容,有些单位只是局部文字修改,有些单位修改数字、表格,甚至整段替换。编写组逐项核实,在样书上标出修改意见,大段修改附有电子版,交出版社编辑。
执行主编张再兴又一次通读新校志样书,发现有文字、数字、格式、内容等问题,编写组逐一核实修改;并领导编写组和校史研究室一起对新校志与《清华大学一百年》相关内容进行了核实和统一,2017年4月,《清华大学一百年》第二次印刷出版发行。
2017年6月,学校有关领导召开编写组和出版社编辑会议讨论书稿正式出版事宜,决定取消文前插页的所有照片,附录中撤掉2011-2013年的大事记,将《清华大学章程》列入附录;并决定8月完成修改,2018年4月校庆前出版。
出版社根据编写组汇集的修改意见,在样书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于2018年4月正式出版。
4月20日,校史馆接到1000套新的四卷本《清华大学志》精装书,在学校107年校庆前后发给新老领导和各部处、院系、附属单位。
至此,历时十年的百年校志合修工作结束,数百名参与编写和提供资料的人员以科学严谨的作风,编纂了480万字的百年校志,可谓完成了一个浩大工程。本文仅反映整个编纂过程四个阶段的脉络,借此机会代表编写组再次对所有人员表达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