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办学始于诞生于1938年抗日烽火之中的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
1938年夏,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创建一所独立的国立师范学院,由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廖世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俊升、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授汪德耀组成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廖世承为主任。
1938年10月2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行文批准国立师范学院正式成立,校名为“国立师范学院”,廖世承为院长,校址设湖南安化县蓝田镇。国立师范学院可以说是群英荟萃,众多知名学者汇集于此,其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皮名举、孟宪承、陈传璋、高觉敷、储安平等著名学者。
1938年安徽大学(安徽省立大学)(部分)、山东大学(部分图书、仪器设备)并入国立师范学院。
1939年长沙会战,学院停办。
1940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定校名为国立中正大学,
1947年国立师范学院复校。
1949年国立师范学院(附中)参与合并组建衡山中学。
1949年改名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10月,以调整后的南昌大学为基础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后发展为江西师范大学, 1951年平原师范学院创建。
1949年后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8月中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消,建立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
1953年9月,根据中南教育部的指示,湖南师范学院以原国立师范学院为基础,合并了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平原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和湖南大学、南昌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学院、河南平原师范学院部分学生,成为当时中国专业设置最多的师范院校之一。
1953年湖南大学(原国立师范学院与原湖南大学部分文理系科)建制撤销,改建为湖南师范学院。
1953年平原师范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河南师范学院,改建为河南师范学院(新乡二院),后发展为河南师范大学。
1953年南昌大学(部分文理科)、平原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并入湖南师范学院。
1957年至1961年,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湖南体育学院、湖南艺术学院相继并入。1984年,正式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
1996年成为湖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2000年以来,先后与湖南教育学院、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 文学 艺术类
酒店管理 管理 工商管理类
运动训练 教育 体育学类
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化工与制药
药学 医学 药学
护理学 医学 护理学
医学检验、临床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
预防医学 医学 预防医学
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电气信息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机械类
文化产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 公共管理类
历史学 历史 历史学
统计学 理学 统计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理学 地理科学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理学 生物科学
化学、应用化学 理学 化学
物理学 理学 物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数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心理学
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管理 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编辑出版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类
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体育教育 教育 体育学类
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 教育 教育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政治学类
社会学 法学 社会学类
法学、知识产权 法学 法学类
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 经济学
哲学 哲学 哲学
现任校长:刘湘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