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沈阳市公安局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沈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建军,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晓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翟文豹,校长孙小平,副校长佟刚、范振伟等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范振伟主持。
签约仪式现场
签约仪式前,莅会领导观摩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警用无人机科技成果展示。
无人机表演
签约仪式上,翟文豹书记和杨建军副市长分别致辞。翟文豹在致辞中表示,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学校要努力充分发挥科研技术优势,实现精准对接、精准研发,助推警务航空实战能力的提升,要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军民融合战略对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助力沈阳市公安局建设警用无人机立体化防控系统,共同打造科学完备的无人机保障体系。
翟文豹讲话
杨建军在致辞中首先感谢沈航对市局科技强警工作的支持。他表示,无人机在城市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抢险救援、防恐保卫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沈阳公安系统急需发展无人机。他希望沈航充分发挥人才、科研、教育、产业优势,双方携手共建、优势互补,在推动警用无人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平安沈阳的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杨建军讲话
杨建军副市长、孙小平校长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携手创新、共赢发展的开始。
双方签署协议
仪式上,与会人员还共同观看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产品介绍、沈阳市公安局警用无人机系统介绍的宣传片。会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辽宁通航研究院。
沈阳市公安局反恐特巡维稳支队支队长郑义、办公室主任范守光、政治部副主任关兆丰、警务航空支队支队长周晓东、警务航空支队政委王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处处长屈力刚、保卫处处长刘洋、辽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惜工、总经理陈昌龙、辽宁通航研究院书记赵立杰参加了签约仪式。
相关链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制的SYJ系列警务无人机能有效执行复杂条件下的作战任务,不受场地环境限制,实现了长航时、抗干扰、低噪音、抗风、抗雨雪、模块化载荷、编队作战的能力,能够快捷高效地完成应急救援、陆地搜救、应急追踪、现场取证等急难险重任务,也可应用于空中监测作业、空中喊话、制暴抛投等辅助功能。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发团队成员长期从事小型无人机系统研发工作,主要技术人员历经数个型号无人机系统的研发过程,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在无人机产品研发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了多种型号的无人机产品,拥有无人机气动发射架、无人机气动布局、无人机创新模具结构等十余项专利技术。公司下设无人机设计、复合材料成型、总装调试等专业部门,已经具备行业无人机产品批量生产能力。
无人机团队多次与国家测绘局合作参与927海岛礁测绘工程,完成东海、南海等区域关键岛屿的无人机航测任务,其中团队参与的某岛屿无人机航测项目成果提供给14个国家部委使用。
在环保行业,公司积极与国家及省市环保部门开展合作,完成了京沪高铁竣工环境评估调查无人机航摄项目、国家县域生态调查项目、辽河流域提前达标无人机遥感调查项目、松花江丰满大坝下游雾凇监测项目等重大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服务社会方面,公司参与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等活动,以实现公司的社会价值。公司携带无人机设备,先后参与了辽宁省卫生厅组织的“使命行动-2016”辽宁省军警地卫生应急联合演练、省防汛总指挥部组织的2018辽宁省防汛抢险救援演练等重大应急演练活动。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2 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后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发展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占地1738亩,建筑面积55.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及文献119万册,各类报刊4590种。现有各类学生22000余人。
学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可在10 个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拥有4个国防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现已形成了以“航空装备设计制造与试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航空宇航学科群和以“航空信息化与控制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科学学科群。中国航空研究院依托学校成立中航研究院沈阳分院,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工作。
沈航下设23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现有省级精品系列课程22门;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科技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90余项,竞赛成绩位于辽宁省高校前列。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千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学校现有“新能源通用飞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34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平台,成功研制了三款新能源飞机,其中,我国首型电动双座飞机“锐翔”(RX1E),是世界上仅有的按照美国ASTM标准进行适航审定的四款飞机之一,是国家民航管理局颁发“适航型号合格审定证书”的第一款电动轻型飞机。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近五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揽国家和省市及企业委托项目近1300项。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8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000余篇。自2013年以来,学校年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近千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46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0人。现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11人,校级教学名师34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国家外专局“千人计划”高层次外国专家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56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312人;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学校在校留学生1000余人,是辽宁省内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的20所高校之一,与韩国航空大学、法国皮卡迪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125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近五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700 余人次赴国内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
学校以“立足航空、明德育人、求实拓新、志在卓越”为办学宗旨,凝炼了“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当前,学校以国家与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培养航空航天人才为已任,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正在向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活力现代幸福新沈航”奋斗目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