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校院合作,拓展办学空间,充分利用我校的轨道交通特色化发展成果,携手兄弟院校共同发展, 8月15日,我校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西宁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党委书记阙澄宇、副校长关天民及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青海省教育厅、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签约仪式前,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予波同志亲切接见了党委书记阙澄宇一行。王予波副省长向阙书记表达了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此次我校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感谢,对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建设给与高度评价。王予波副省长同时也对双方合作提出了重要性指导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苏全仁、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韩英、省教育厅副厅长荆德刚、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永祥等同志陪同会见。
签约仪式在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荆德刚、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永祥、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赵弇武、省教育厅职称处、省交通运输厅人事处负责人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代表见证了协议的签署。
签约仪式上,党委书记阙澄宇在致辞中介绍了大连交通大学的基本情况,对青海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对交大的信任表示感谢。阙书记指出,大连交通大学将全力支持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在党建与学生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科研及师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与帮助。希望通过对口支援,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起落实国家战略,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地区间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共同进步。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永祥、省教育厅副厅长荆德刚分别在签约仪式上讲话。王永祥副厅长在讲话中对大连交通大学的无私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表示省厅将全力支持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工作,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落实,取得实效;荆德刚副厅长在讲话中对两校合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加强交流,希望两校紧扣当下发展思路与脉搏,在合作中迈出坚实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学院师生在对口支援中能够真正受益。二是务实合作,希望双方学校在扎实落实合作协议内容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加强铁路工程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三是共创辉煌,希望两校携手同行,合作共赢。
在西宁期间,党委书记阙澄宇还亲切看望了我校在青海省进行“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博士服务团”挂职锻炼的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马君玲博士。阙书记详细询问了马老师在青海工作生活情况,并对她的工作成效和奉献精神给与了高度评价。
1956年,学校应我国铁道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需要而创建, 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2004年5月,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
学校有沙河口校区、旅顺口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8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4.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4亿元,馆藏文献资源总量为122.73万册,电子图书137.12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2700余种。
学校是以轨道交通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17年1月,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涵盖了工、管、文、理、经、法、艺等7个学科门类。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列入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27个。
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辽宁省车辆工程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设有18个二级教学单位,43个本科专业,10个五年制双专业,工商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0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国际化试点改革专业1个、应用型转型专业5个、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级以上本科精品类课程35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3个专业在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612人,其中,本科生1594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611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13人,其中教授160人、副教授324人,博士生导师6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90%。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人、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省特聘教授7人、省优秀专家2人、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人选者1人、省百千万层次人选77人、省部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6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
2015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7项、省部级项目348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9项;国家授权专利534件,其中发明专利138件;发表学术论文1879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714篇;出版学术专著51部。签订横向合同482项,合同额超一亿元。
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百千万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励543项。
学校是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是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轨道交通产业校企联盟”。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70多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建有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十万余名毕业生,有大多数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行业就业,部分已成为了行业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骨干,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新时期,学校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抓牢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高铁走出去”战略实施等发展机遇,加强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应用型大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