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一所扎根海南、服务自贸港的师范名校深度解析

海南师范大学(Hai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海师大”)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坐落于海口市,前身为1705年创办的琼台书院,1949年正式成立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历经多次更名与合并,2007年定名为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学校以“崇德尚学,求是创新”为校训,聚焦教师教育主业,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形成“师范特色+热带生态+海洋科学”的学科体系,成为培养卓越师资、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以下从九个维度全面剖析这所百年学府的独特魅力。
海南师范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琼台书院,1949年秋国立海南师范学院成立,与琼崖师范学校合署办学。1952年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并入海南大学师范部,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海南教育学院并入,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总面积3100亩,总建筑面积96.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3亿元。
办学定位明确为“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发展留学生教育”,致力于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服务海南基础教育与自贸港建设需求,形成“扎根海南、辐射全国、面向东南亚”的办学格局。
学校设有25个学院,开办65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科布局以师范教育为核心,同时突出热带生态、海洋科学等区域特色:
师范类核心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热带生态与海洋科学特色专业:生态学、地理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热带作物栽培学等,依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南海海域等资源,形成“热带+海洋”交叉学科优势。
交叉融合专业: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响应自贸港“数字经济+智慧教育”需求。
学科评估成果: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评B-档;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选海南省A类特色重点学科;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教育学、美术学入选B类特色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54人,副高级职称4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0人。师资队伍中包括:
国家级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
省级人才:海南省杰出人才8人,领军人才65人,拔尖人才195人,其他类高层次人才254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5人,海南省“百人专项”人选6人。
科研团队:组建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如热带生态修复创新团队、南海历史文化研究团队,在珊瑚礁生态修复、黎族文化保护、教育信息化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学校拥有部委级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重点新型智库1个、其他省厅级平台4个,成立海南省首个人文院士工作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建成省级院士创新平台19个。
标志性科研成果:
近五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零突破;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20余项,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发表学术论文3365篇,其中SCI、CSSCI收录论文1050篇,首次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Science》(letter形式)发表论文;出版著作282部、获批专利121项;多份智库报告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
在南海开发、海南生态省建设、黎族文化教育、教育扶贫、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近三年新增横向科研合作项目103项。
学校拥有龙昆南、桂林洋双校区,形成“城市+生态”的独特空间格局:
龙昆南校区:位于海口市中心,毗邻海南政治文化核心区,交通便利,教学楼群融合现代建筑风格与热带园林特色,图书馆藏书丰富,配备24小时自习区、智慧教室。
桂林洋校区:坐落于海口市美兰区桂林洋大学城,周边生态优美,空气清新,是潜心学术的理想之地。校区内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学生公寓等设施,绿化率高,环境宜人。
实践教学网络: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地设立科研试验及教学实训基地,形成覆盖全岛的实践教学网络,如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儋州热带植物园合作,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住宿条件:学生公寓实行书院制管理,标配空调、独立卫浴,4人间年租金1200元,宿舍区配备超市、文具店、水果店、奶茶店、烘焙店等生活设施,新建宿舍环境优良,网络全覆盖。
餐饮服务:食堂提供南北风味小吃,如海南粉、清补凉、椰子鸡,价格实惠,一餐约10-18元;校外有盒子夜市,聚餐人均30-40元;图书馆24小时开放,自习座位充足。
文体活动:校内设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馆、游泳馆、琴房、舞蹈室等设施,学生社团活跃,年均举办40余场国际海洋论坛、校园文化艺术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志愿服务:参与博鳌亚洲论坛、环岛自行车赛、蓝丝带海洋保护等公益活动,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等荣誉。
就业数据:202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5%,其中教育行业占比17%,房地产、互联网、金融投资、媒体行业各占7%-5%;海南本地就业占比20%,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就业占比11%-6%;毕业生平均工资5900元,高于全国应届生平均水平。
升学路径:升学率15.77%,其中出国(境)留学占比3.55%,部分学生进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985高校深造,或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留学。
就业支持:与百胜餐饮、三亚百泰生物科技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提供职业规划、个性化推荐及常态化招聘会,实现“毕业即就业”;与海口市、三沙市、儋州市等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区域优势:海南自贸港建设推动教育、旅游、生态保护、深海科技等岗位需求增长,毕业生广泛进入中小学、文旅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
学校与60多个国家、10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夏威夷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德国巴特洪堡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82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具体合作项目包括:
中外合作办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合办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与美国德保罗大学合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共建软件工程专业。
留学生教育:建有海南唯一的来琼留学生预科学院,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资格,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现有来自47个国家的1000多名留学生在读。
国际学术活动:举办“国际学生学术交流活动”“南海问题研讨会”等,2025年三亚举行的国际学生学术交流活动吸引逾百名国际学生参与,促进文明互鉴与教育合作。
尽管取得显著成就,学校仍面临挑战:如学科精度需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国际化水平需深化、生活设施细节需优化等。未来,学校将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推进“双一流”建设,扩大国际合作网络,力争在教师教育、热带生态、海洋科学等领域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早日实现“博士授权单位”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结语
海南师范大学以“扎根海南、服务自贸港”为使命,凭借深厚的师范底蕴、强大的师资力量、丰硕的科研成果、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成为培养卓越师资、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热带生态研究、海洋科学的学子而言,这里不仅是求知的殿堂,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将持续攀升,成为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学术明珠。
| 上一篇: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毕业证样本历届全日制模版图片 | 下一篇:海南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历届全日制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