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筹建,1988年成立电子工程系并招收专科生,2008年正式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部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学校坐落于“塞上江南”银川市,占地1150亩,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现设15个教学单位,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等10大学科门类,开设77个本科专业。2025年数据显示,学校拥有民族学、数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科学、化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作为民族教育高地,学校承载特殊使命:既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又获评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其发展脉络清晰——从专科起点到博士授权单位,从单一工科到多学科协同,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累计培养8万余名毕业生,超60%扎根西部及民族地区,成为边疆稳定与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科布局呈现“工科强、文科优、艺术特”格局:工学门类下设27个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等13个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艺术学门类以13个专业形成特色集群,涵盖音乐、舞蹈、视觉传达等领域。民族学作为传统优势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C-评级,依托“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开展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
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韩凤兰团队获2024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团队在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领域形成技术突破,相关成果获宁夏科学技术奖励。学校还牵头组建“贺兰山实验室”,聚焦新材料研发与生态保护,2025年举办的“贺兰山新材料高端论坛”吸引国内外专家参与。
全校教职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超50%,博士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提升。引进院士4名,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7人次,省部级人才200余人次。“图像处理与智能计算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5个团队入选国家民委创新团队。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与“专创融合‘5+3’教育体系”,获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考研录取率逐年攀升,2023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达15%。学校与合肥工业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12所高校开展访学合作,2022—2023学年选派292名学生赴外校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科研坚持“四个面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领域产出系列成果,如张福强教授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面向地方经济,开展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攻关,服务宁夏“紫色产业”;面向生态保护,在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领域形成专利技术;面向民生需求,通过“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超万人次。
社会服务网络完善:与银川市政府共建“固原市基础教育研究论坛”,建立宁夏基础教育专家库;与宁夏共享集团等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转化;通过“科普边疆行”活动,2025年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普及,惠及万余名群众。学校还承担“兴边富民与乡村振兴”项目,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校园分东、西两校区,建筑融合民族风格与现代设计。图书馆藏书百万册,配备智能检索系统;实验室设备先进,如国家级材料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科学与物理示范中心。学生宿舍采用上床下桌设计,配备独立卫生间、阳台及智能洗衣设施,六人间住宿费800元/学年。食堂提供南北风味美食,南苑、北苑、西苑三大餐厅汇聚杂粮面、新疆炒米粉、重庆小面等特色菜品,满足多元饮食需求。
文体设施齐全:大操场拥有400米跑道与标准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一应俱全;体育馆内设健身房、室内球场,支持学生日常锻炼。快递驿站、超市、卫生所等生活设施完善,网管中心提供一卡通补办等便捷服务。
学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与美国、英国、法国等30余国8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联合科研。2025年“留学宁夏”教育展吸引多国学生,国际教育学院组织留学生赴宁夏博物馆开展“感知中国”文化实践,举办“月满中秋,情系中华”文化交流活动。学校还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等开展联合培养。
在2025年软科大学排名中,学校位列全国第298名;校友会排名187名,武书连排名407名,金平果排名353名,综合排名区间为187-407名,在宁夏地区具有较高认可度。作为“双万计划”高校,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宁夏首批整体应用转型试点高校,成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未来发展规划聚焦“特色鲜明、西部一流”目标:力争2026年实现博士点突破,深化“西部一流”学科建设;扩大国际合作网络,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造区域高等教育新高地。学校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为教育强国战略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现北方民族大学)历经四十载砥砺奋进,从专科院校成长为博士授权大学,始终秉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校训,扎根西部、服务民族。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形成“工科强基、文科铸魂、艺术增色”的办学特色。随着博士点建设的推进及国际合作的深化,学校正朝着“特色鲜明、西部一流”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目标稳步迈进,成为宁夏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强国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 上一篇:宁夏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历届成人模版图片 | 下一篇:没有了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